学院新闻

聚焦AI赋能,社志融合与本土化发展!洁柔・公益"洁"力棒上海站圆满落幕,这场研习太燃了~​

时间: 2025-11-11 10:26:20浏览次数:27
11月8日-9日,洁柔・公益"洁"力棒研习共创计划(第二期)上海站继续开展。该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指导,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院、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合主办,旨在为高级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一个共学共创的平台,推动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ESG等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共有57名来自全国各自的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以及社区治理相关的优秀人才参与本次共创计划。
当社会工作遇上人工智能
当专业实践碰撞创新思维
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一群心怀热爱的社工从业者、行业专家齐聚魔都,在专题授课、实地参访与思想辩论中,共同解锁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的新可能!



专题授课
聚焦AI赋能与本土化发展

本次研习专题授课汇聚多位行业专家,围绕AI技术应用、社志融合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分享。
社邻家创始人闫加伟老师结合“四共模式”“专业社工+志愿者”帮带机制等全国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产品思维的核心逻辑与实践路径,呈现了社会服务的创新融合之道,为拓宽服务范畴点亮新思路,将服务设计与问题解决精准对接,既打破传统服务的边界局限,更让社会服务在落地性与实效性上实现质的提升。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万国威老师在分享专题中指出,围绕人工智能三大关键技术,阐述其对党建引领、人群服务等多领域社会工作事务的影响,通过分析技术优势,如提升服务效率、拓展干预对象等正面意义,同时指出信息安全、数字鸿沟等微观挑战,以及加剧不平等、冲击社保体系等宏观风险,最后提出社会工作需适配技术变化、应对新问题的方向。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才老师结合多地社会治理创新案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治理模式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服务”转型。从智慧社区的需求精准匹配,到特殊群体的动态监测,AI技术正让社会治理更高效、更有温度,为学员们打开了技术赋能公共服务的全新视野。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教授马西恒老师带领大家深入探讨了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的核心命题。他提出,中国式社会工作既要吸收国际专业经验,更要扎根本土文化与制度环境,通过“融合发展”实现与基层治理、传统文化的适配,通过“再专业化”提升服务质量与职业认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访交流

走进创新空间与智能系统

AI创新,洞见未来
学员们走进上海模速空间,实地探访这个聚焦社会创新的孵化平台,了解公益项目的落地模式、资源整合路径与创新运营逻辑。从空间布局到服务场景,从项目孵化到成果转化,每一处细节都让学员们感受到社会创新的鲜活生命力。



智领个案,数启新章
共创伙伴们前往华东理工大学,重点考察了学校的“社会工作个案智能体系”。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社工实务经验的创新系统,通过智能案例生成、模拟互动演练、全流程数据追踪等功能,为新手社工搭建高效的成长场域。学员们亲手操作体验,详细询问系统架构与应用场景,深刻感受到AI技术为社会工作带来的革命性改变。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陈婉珍老师作为“社会工作个案智能体系统”的核心研发者,从技术架构、知识库建设、应用场景等维度,对该系统进行了深度拆解。她通过对比通用大模型与个案智能体的差异,强调了该系统在社工实务适配性、教育延展性上的独特优势,并展望了其在缩小教育资源差距、推动行业伦理革新中的广阔前景,让学员们对AI赋能社工教育有了全新认知。


主题辩论
AI与社会工作的思想交锋
如果说专题授课是知识的沉淀,那么“高・见研讲社——AI与社会工作”主题辩论会,就是思想的激烈交锋!学员们分成正反两方,围绕“AI是否会取代传统社工核心职能”“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如何平衡”“社工专业教育应更侧重技术还是伦理”等热点议题展开激辩。
正方犀利发问:“AI能高效处理海量数据、提供标准化服务,难道不是社工的得力助手?”
反方从容回应:“社工的核心是情感支持与价值引领,这是冰冷技术无法替代的人文温度!”
现场气氛激情澎湃,学员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时而妙语连珠,时而严肃思辨,每一次观点碰撞都赢得阵阵掌声。
辩论尾声,邢宇宙、于长江、刘会峰、范军、聂祝兵五位老师依次登台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学员们的思辨能力与专业素养,同时从行业发展视角对辩论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解读,强调“技术是工具,人文是内核”,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的融合,最终要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本质,为这场思想盛宴画上了圆满句号。


以研习赋能,为创新蓄力

三天的研习时光转瞬即逝,从专题授课到实地参访,从专家引领到学员共创,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思考与成长。洁柔・公益“洁”力棒研习共创计划不仅为社工从业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推动了社会工作与人工智能、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未来,期待更多伙伴加入这场有温度、有深度的公益研习之旅,以专业之力赋能社会创新,用实干之举书写社工担当!让我们下次再见~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
SHENZHEN SOCIAL WORK COLLEGE
Copyright © 2024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4011号
网站技术支持:微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