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聚智启新程,AI与社会工作融合——洁柔·公益“洁”力棒(第二期)第三站:上海,我们来啦!

时间: 2025-11-08 10:17:46浏览次数:36

11月7日,洁柔·公益“洁”力棒——高级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研习共创计划(第二期)集中研习第三站在上海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指导,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院、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合主办,旨在为高级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一个共学共创的平台,推动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ESG等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共有57名来自全国各自的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以及社区治理相关的优秀人才参与本次共创计划。


高位启幕

凝聚共识,锚定方向

首日活动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社会工作发展”核心议题,通过启动仪式、权威授课与实地参访等形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共创伙伴开启了“技术+人文”的深度学习之旅。上午9时,本期集中研习启动仪式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隆重举行。现场由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院副院长游晓庆主持,邀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院于长江理事长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致辞。



双师领航

解码AI时代的社会工作转型

启动仪式后,两场重磅专题讲授接连展开,由何雪松教授与于长江教授分别主讲。

何雪松老师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工作”主题下,提出社会工作正经历数智化转型,形成“科学、艺术与政治”的新三角,强调数据科学、行动科学与社會技艺的融合。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呈现“气态化”特征,结构松散、连接瞬时,需通过“融合智能”重塑社会工作,即结合AI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坚守人的优势。何老师还探讨了AI时代的社会问题及社工的应对路径,倡导生成式、智能体、聚焦意义的社会工作新形态,强调算法正义、平台伦理与技术治理的重要性,最终呼吁通过融合智能推动社会改变,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

于长江老师的课程围绕AI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展开,探讨了AI在提升社工服务效率、拓展服务范围方面的应用,如上海宝山的“全科社工·AI助手”和宁波的“村社智管家”系统。课程指出,AI能协助处理事务性工作、链接资源、分析服务对象数据,但也带来就业压力、伦理困境等挑战。未来,AI与社工可能从“助力”“替代”走向“融合创新”,甚至催生“元宇宙社工”等新形态。课程强调,社工需掌握AI技术,坚守“以人为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情感互动能力,以应对AI时代的变革。


实地探访

触摸浦东社会工作的创新脉搏

下午,学员们走进浦东新区,开启“行走的课堂”。首站参访浦东社会创新园,通过园区负责人的讲解,学员们直观了解了浦东作为全国社会工作改革先锋区的探索历程——从早期社区服务碎片化到如今“政社企联动”的生态化体系,从单一救助模式到“需求调研-资源整合-效能评估”的全链条管理,浦东的创新实践为全国提供了“技术赋能+制度创新”的双重样本。

随后,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如意带来主题分享,她以详实的数据与鲜活案例,回顾了浦东社会工作从“引进外来经验”到“输出本土模式”的跨越式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协会在行业标准制定、人才梯队建设、跨领域协同中的枢纽作用。“协会不仅是‘管理者’,更是‘连接者’——通过搭建平台,让政府、社工机构、科技企业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胡如意的分享让学员深刻体会到“行业组织”在技术落地与社会服务创新中的关键角色。


本期集中研习班将继续深入“AI助益民生的服务实践”与“社志融合创新”主题,为学员带来更多前沿洞察与落地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
SHENZHEN SOCIAL WORK COLLEGE
Copyright © 2024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44011号
网站技术支持:微加科技